2012年10月22日星期一

国境南边

豆瓣的这篇影评写的太出色了,所以我直接的转了过来了。
=============================
这是一部电影。
这是一个普通的爱情故事,
导演安坂石给我们讲述的只是无数关于错过的故事中的一个,但是剧情却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中展开(分裂长达60年的南北朝鲜),这样一来,给我们讲述的就不仅仅是两个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了,而是畸形的时代怎么样去碾碎小人物的命运。如此,电影的主题就陡然丰满起来,透过主人公的遭遇使我们不得不去思考有关民族有关国家等等更高层次的问题,这恐怕才是导演的真正用意所在。
我出生于1975年朝鲜劳动党建党日,名字叫金善浩,万水艺术团圆号演奏者,故乡是平壤。故事平淡的从男主人公的身世开始讲述,直到2001年前所有的剧情都是用发黄的老旧影像来一一呈现,让我们看来,一切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广场,礼堂,红领巾,还有领袖去世时抱头痛哭的一家人。
善浩长大成人以后,故事才真正开始,此时时间已经到了2001年,他成为了一名平壤艺术团的圆号演奏员,这个傻傻愣愣令人发笑的小伙子和清纯可爱的军事博物馆讲解员燕华恋爱了。此时有一个情节,当善浩和燕华去玉流宫吃冷面的时候,面对燕华反复的追问,善浩窘迫的拿起空杯子去喝水,憨态可掬的表现让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和海报上那个满身疲惫与沧桑,泪盈于眼欲说不能的男人联系到一起,而那时候的燕华,清纯的令人心醉。
故事,不会这么简单……
事情开始起变化了,善浩一家人得知善浩的爷爷并未在战争中战死,而是流落到了韩国组建了新的家庭并且颇有资财,爷爷的秘密信件击垮了善浩全家忠于朝鲜的信仰并且坚定了逃往韩国的信念,他们的逃亡行动在善浩的剧团演奏朝鲜五大革命剧之一《党的好女儿》的同时开始,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讽刺,而善浩一家也不会想到他们走上的是一条多么坎坷与艰辛的道路。
在大雨滂沱的桥下,善浩和燕华痛哭着拥抱在一起,他们深情的亲吻使我们看起来揪心无比,这样的场面,任谁,也是无法承受的,善浩久久不愿离去,燕华说,快走吧。
逃亡的过程在短促的鼓声和跃动的弦乐中行进,悲壮的旋律使观众的心和善浩一家人面对未知命运的恐慌紧紧的揪在了一起,直到他们冲击中国大使馆通过第三国的方式进入韩国。
幸福,压根就没有打算接纳这个历尽了苦难的家庭,当他们到了韩国之后才知道,善浩的爷爷已经死了,而叔叔一家人也并不欢迎这些从北边九死一生逃过来的亲戚们。善浩所剩下的,只有对燕华苦苦的思念了。
生活,在不得已中依然要继续下去,而国境的南方,此时依然是善浩和燕华幸福的方向,善浩艰难的积攒着能够让燕华逃出朝鲜的钱,可是无常的命运依然不肯放过这个可怜的人,钱被骗了,更可怕的是,生活在一点一点的削弱着这个年轻人的信心与毅力,直到他遇到了那个相貌平平但善良贤惠的女子京珠抚慰了他无助的心。在得知燕华结婚的消息后善浩绝望的哭了,在高高的山上,他就是望的再远,也看不到他的燕华了……
命运,依旧是命运的捉弄,就在燕华成功逃婚并且冒着生命危险孤身一人逃到了韩国的同时,善浩和京珠结婚了。一切,都回不到最初了,面对九死一生得以相见的爱人已为人夫,燕华的心情恐怕是我们常人难以想象的,有一个场景使我印象非常深刻:
黯然而绝望的善浩在公车上看到了燕华的身影,急急的下了车,一对苦人在繁华的都市中隔街而望,一辆公车过去,燕华没有上车而是捂着哭泣的嘴快步走远,反应过来的善浩开始朝燕华走去的方向奔跑,他越跑越快,但是却没有追上,这时有石子砸在他的背上,他转过头是燕华,曾经的爱人一边哭一边用石子掷他,善浩不再躲避,上前拥抱着她,燕华在狠狠的捶了善浩几下之后和他紧紧的拥抱在了一起,没有一句台词,只有爱人的泪光和小提琴伤感的音乐,爱情的左右为难是这样的令人唏嘘不已。
那夜,善浩抚摸着燕华逃亡途中腿上留下的枪伤,大颗大颗的泪水从这个饱经沧桑的男人的脸上无声的滑落,此时这个男人的泪水仿佛滴在观众早已被撩拨的忧伤无比的心弦之上,善浩哭着对燕华说:“燕华,我们离开韩国吧。中国也好美国也好,如果他们不接受我们,我们就到可以接受我们的地方,无论哪里都好,只要离开这个地方……”
最终,他们没有一起逃离,所有的承诺都抵不过现实的生活,在影片的最后,善浩携妻带子去照全家福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了燕华的结婚照,她嫁给了一个警察。面对命运的摆布,又有几个人能如意呢,我们只能默默的接受并不情愿的结局,透过燕华照片中平静而忧伤的眼神,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无奈与悲伤。
不负责任的人,永远不会艰于选择,只有重情重意的人,才会为情所困。这部有着村上春树式名字的电影让我们思考的太多。
=====================
没有去看影评里面提到的最段情节,感觉有些痛心,为燕华,更为善浩; 善浩错过了他人生里最真挚的爱,留下的是一生的悔恨。
无论再怎么艰难和遥不可及,都要去坚守自己内心的那份真爱, 那个梦想。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