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do /etc/init.d/apache2 restart
2013年8月21日星期三
ubuntu 安装 php curl 扩展
2013年7月22日星期一
ubuntu 13.04 xrdp 远程桌面连接问题
1. vnc 远程连接.在 windows 7 上面安装 vnc client 客户端, 然后启用 ubuntu 桌面共享(远程桌面), 在 win 7 上面通过 vnc 连接 ubuntu.
2. xrdp 远程连接. 不需要在 windows 上安装任何客户端, 直接采用 windows 自带的远程桌面连接程序就可以. 在 ubuntu 上面需要安装 xrdp 服务.
2013年5月16日星期四
ubuntu vps 安装和设置
1. 初始化安装后的设置
基于 ubuntu-12.04 32bit minimal, 使用 root 登陆到 vps 后, 新建用户:
adduser demo
根据提示创建用户和密码。下面将新建的这个用户添加到 sudo 用户组:
usermod -aG sudo demo
更新系统并安装 vim
apt-get update
apt-get upgrade
apt-get install vim
接下修改 sshd 的端口和登陆账号限制, 首先修改 /etc/ssh/sshd_config 文件
vim /etc/ssh/sshd_config
Port 65536
PermitRootLogin no
修改 ssh 端口为 65536, 不允许 root 登陆,最后再添加如下一行到配置文件的最后
AllowUsers demo
设置仅允许 demo 账号登陆
2. 安装 lemp 环境(linux nginx mysql php) 首先安装 mysql-server
apt-get install mysql-server
因为默认安装的 mysql-server 比较占用内存,对于小内存的 vps 来说,需要进行一些优化,具体的可以参见 小内存 vps mysql 优化 这篇文章,在这里我再重复一下
cp /etc/mysql/my.cnf /etc/mysql/my.cnf.`date +%s`
find /usr/share/doc/mysql* -name my-small.cnf -exec cp {} /etc/mysql/my.cnf \;
sed -i 's/\[mysqld\]/&\nuser = mysql\n/' /etc/mysql/my.cnf
然后再修改 /etc/mysql/my.cnf 文件, 在 [mysqld] 下添加以下两行
innodb=OFF
default-storage-engine=MyISAM
然后重启mysql
/etc/init.d/mysql restart
现在再下,经过以上几步的优化,vps 内存的占用大概只有 30m 左右,接下来安装 nginx 和php
apt-get install nginx
service nginx start
apt-get install php5-fpm
然后修改 /etc/php5/fpm/php.ini 文件
cgi.fix_pathinfo=0
然后重启 php5-fpm
service php5-fpm restart
然后开始配置 nginx 使其支持 php5-fpm, 首先备份一下default 配置文件
cp /etc/nginx/sites-available/default /etc/nginx/sites-available/default.bak
将 default 配置文件中的下面这段的注释给取消掉
location ~ \.php$ { fastcgi_split_path_info ^(.+\.php)(/.+)$; # NOTE: You should have "cgi.fix_pathinfo = 0;" in php.ini # With php5-cgi alone: # fastcgi_pass 127.0.0.1:9000; # With php5-fpm: fastcgi_pass unix:/var/run/php5-fpm.sock; fastcgi_index index.php; include fastcgi_params; }并将 server {} 段里面的 index 中添加
index.php
然后修改 /etc/php5/fpm/pool.d/www.conf 文件,将其中的
listen = 127.0.0.1:9000
修改为
listen = /var/run/php5-fpm.sock
然后重启 php5-fpm service php5-fpm restart
接下安装 phpmyadmin
apt-get install phpmyadmin
并根据提示填写 mysql 的 root 密码, 注意,因为要使用nginx ,所以在 webserver 选择这里不要选择.
安装完成后 ln -s /usr/share/phpmyadmin/ /usr/share/nginx/www
, 这样就可以通过 ip/phpmyadmin 的方式来访问 phpmyadmin 了, 在这里可能会有个报错说
The mysqli extension is missing
, 解决办法是修改 /etc/php5/fpm/php.ini 文件,添加 extension=mysqli.so
然后重启 php5-fpm 和nginx 就可以了最后打算再说一下 ftp ,设置为 限定指定的用户可以登录的方法
userlist_enable=YES //用户清单功能开启 userlist_deny=NO //把用户清单设为接受用户清单 userlist_file=/etc/vsftpd.user_list //用户清单文件为/etc/vsftpd.user_list 因为第二个语句把文件/etc/vsftpd.user_list设为接受用户清单,那么,文件里 面的用户名都能登录,不在文件里的用户不能登录。 从这里可以看出userlist_deny语句起了开关的作用,可把用户清单文件设为拒绝或是接受
2013年1月5日星期六
ubuntu vsftp 能够登陆,不能上传问题
之前在 vps 上面搭建过 vsftpd 工作的一直很好,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发现无法上传了,能够成功登陆,就是不能上传,因为忙所以一直也没有管,今天晚上因为想往上面传点东西,于是就又认真的开始排查问题,现实看配置文件选项,然后再查看权限 ,又用 telnet 测试了下 21 端口,都没有问题;最后没有办法了,只好尝试抓包分析了;用 wireshark 看,发现在进行传输的时候,服务器去尝试连接我客户端的 20 端口, 这个是没有问题的;
( ftp协议的主动传输模式,就是 ftp 服务器去主动连接客户端的 20 端口;)
但是发现一直都在尝试 20 端口, 这就是问题了; 按理来说,在采用 主动传输失败的时候,应该是可以切换到被动传输的模式。
( ftp协议的主动传输模式,就是 ftp 服务器打开一个随机端口,并告知客户端,然后客户端连接服务器的端口,并进行数据的传输。)
这时我才想到 vsftp.conf 里面有个 20 端口相关的配置项目
# Make sure PORT transfer connections originate from port 20 (ftp-data).
connect_from_port_20=YES
需要将上面的这个配置给注释掉,否则会一直采用 20 端口进行数据传输,也就是主动模式了。
注释完后,重启一下 vsftpd 服务,登陆正常,上传正常!
-----------------------------------------------
题外话,为了图省事,把博客放在了 blogger 上了,访问没有问题,就是写博客费劲点了;因为无法登陆后台,只能通过其他办法了,我比较喜欢使用 live writer ,但是 live writer 连接blogger 也需要连接 vpn , 并且最近 gfw 对opevpn 进行封锁,所以又折腾了会儿才连上 了 ; 一会儿我也尝试一下从 outlook 里面发邮件的方式发布博客。
2012年7月4日星期三
Ubuntu 字符编码环境设置
国际化(i18n)与本地化(l10)的概念:
- i18n:国际化,是 internationalization 的缩写,来源于该词的首字母 i 与末字母 n 之间有18个其他字母。国际化主要指的是软件是否能支持多国语言和在多国语言下的表现。比如说某些软件存在不能翻译的字符串或者原文错误、在特定的语言下存在与该语言相关的功能障碍等均属于 i18n 即国际化问题。
- l10n:本地化,是 localization 的缩写,类似 i18n,l10n 来源于首字母 l 与末字母 n 之间有10个其他字母。本地化多指软件在某一语言上的表现。比如软件的界面和文档翻译就是 l10n 的主要内如,因而存在翻译错误、翻译质量问题或者是翻译程度不佳,都应算作 l10n 即本地化问题。
- m17n:多语言化,是 multilingualization 的缩写。因为其内容基本被 i18n 和 l10n 覆盖,所以现在已经很少使用,在 ibus-m17n 等软件包名称中可以见到。
locale与国际化、本地化密切相关,通过设定locale,你可以自定义你的系统的语言环境。
locale这个单词中文翻译成地区或者地域,其实这个单词包含的意义要宽泛很多。Locale是根据计 算机用户所使用的语言,所在国家或者地区,以及当地的文化传统所定义的一个软件运行时的语言环境。
在终端输入locale,就会看到相关的设置:
LANG=zh_CN.UTF-8
LC_CTYPE="zh_CN.UTF-8"
LC_NUMERIC="zh_CN.UTF-8"
LC_TIME="zh_CN.UTF-8"
LC_COLLATE="zh_CN.UTF-8"
LC_MONETARY="zh_CN.UTF-8"
LC_MESSAGES="zh_CN.UTF-8"
LC_PAPER="zh_CN.UTF-8"
LC_NAME="zh_CN.UTF-8"
LC_ADDRESS="zh_CN.UTF-8"
LC_TELEPHONE="zh_CN.UTF-8"
LC_MEASUREMENT="zh_CN.UTF-8"
LC_IDENTIFICATION="zh_CN.UTF-8"
LC_ALL=
这是什么意思呢?
locale把按照所涉及到的文化传统的各个方面分成12个大类,这12个大类分别是:
1、语言符号及其分类(LC_CTYPE)
2、数字(LC_NUMERIC)
3、比较和排序习惯(LC_COLLATE)
4、时间显示格式(LC_TIME)
5、货币单位(LC_MONETARY)
6、信息主要是提示信息,错误信息,状态信息,标题,标签,按钮和菜单等(LC_MESSAGES)
7、姓名书写方式(LC_NAME)
8、地址书写方式(LC_ADDRESS)
9、电话号码书写方式(LC_TELEPHONE)
10、度量衡表达方式 (LC_MEASUREMENT)
11、默认纸张尺寸大小(LC_PAPER)
12、对locale自身包含信息的概述(LC_IDENTIFICATION)。
一个地区的locale就是根据这几大类的习惯定义的,这些locale定 义文件放在/usr/share/i18n/locales目录下面。
完全的locale表达方式是 [语言[_地域][.字符集] [@修正值]
- zh_CN.GB2312=中文_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2312字符集。
- zh_CN.GB18030=中文_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18030字符集。
- en_GB.ISO-8859-1=英文_大不列颠.ISO-8859-1字符集
- de_DE.UTF-8@euro=德语_德国.UTF-8字符集@按照欧洲习惯加以修正,注意不是de_DE@euro.UTF-8
其中,与中文输入关系最密切的就是 LC_CTYPE,LC_CTYPE规定了系统内有效的字符以及这些字符的分类,诸如什么是大写字母,小写字母,大小写转换,标点符号、可 打印字符和其他的字符属性等方面。而locale定 义zh_CN中最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定义了汉字(Class“hanzi”)这一个大类,当然也是用Unicode描述的,这就让中文字符在Linux系统 中成为合法的有效字符,而且不论它们是用什么字符集编码的。
怎样设定locale呢?
设定locale就是设定12大类的locale分类属性,即12个LC_*。除了这12个变量可以设定以外,为了简便起见,还有两个变量:LC_ALL和LANG。它们之间有一个优先级的关系:LC_ALL > LC_* >LANG。可以这么说,LC_ALL是最上级设定或者 强制设定,而LANG是默认设定值。
1、如果你设定了LC_ALL=zh_CN.UTF-8,那么不管LC_*和LANG设定成什么值,它们都会被强制服从LC_ALL的设定,成为 zh_CN.UTF-8。
2、假如你设定了LANG=zh_CN.UTF-8,而其他的LC_*=en_US.UTF-8,并且没有设定LC_ALL的话,那么系统的locale 设定以LC_*=en_US.UTF-8。
3、假如你设定了LANG=zh_CN.UTF-8,而其他的LC_*,和LC_ALL均未设定的话,系统会将LC_*设定成默认值,也就是LANG的值 zh_CN.UTF-8。
4、假如你设定了LANG=zh_CN.UTF-8,而其他的LC_CTYPE=en_US.UTF-8,其他的LC_*,和LC_ALL均未设定的话, 那么系统的locale设定将是:LC_CTYPE=en_US.UTF-8,其余的 LC_COLLATE,LC_MESSAGES等等均会采用默认值,也就是 LANG的值,也就是LC_COLLATE=LC_MESSAGES=……= LC_PAPER=LANG=zh_CN.UTF-8。
所以,locale是这样设定的:
1、如果你需要一个纯中文的系统的话,设定LC_ALL= zh_CN.XXXX,或者LANG=zh_CN.XXXX都可以,当然你可以两个都设定,但正如上面所讲,LC_ALL的值将覆盖所有其 他的locale设定,不要作无用功。
2、如果你只想要一个可以输入中文的环境,而保持菜单、标题,系统信息等等为英文界面,那 么只需要设定 LC_CTYPE=zh_CN.XXXX,LANG=en_US.XXXX就可以了。这样 LC_CTYPE=zh_CN.XXXX,而LC_COLLATE=LC_MESSAGES=……= LC_PAPER=LANG=en_US.XXXX。
3、假如你高兴的话,可以把12个LC_*一一设定成你需要的值,打造一个古灵精怪的系统: LC_CTYPE=zh_CN.GBK/GBK(使用中文编码内码GBK字符集); LC_NUMERIC=en_GB.ISO-8859-1(使用大不列颠的数字系统) LC_MEASUREMEN=de_DE@euro.ISO-8859-15(德国的度量衡使用ISO-8859-15字符集) 罗马的地址书写方式,美国的纸张设定……。估计没人这么干吧。
4、假如你什么也不做的话,也就是LC_ALL,LANG和LC_*均不指定特定值的话,系统将采用 POSIX作为lcoale,也就是C locale。
另外LANG和LANGUAGE有什么区别呢?
LANG – Specifies the default locale for all unset locale variables
LANGUAGE – Most programs use this for the language of its interface
LANGUAGE是设置应用程序的界面语言。而LANG是优先级很低的一个变量,它指定所有与locale有关的变量的默认值。
LANGUAGE一般设置为zh_CN:zh或者en_US:en
如果你像我一样用的是英文环境,突然想看一下某个程序的中文界面怎么办呢,很简单,在shell下
export
LANGUAGE=
"zh_CN:zh"
LANG=
"zh_CN.UTF-8"
2012年5月18日星期五
2012年5月6日星期日
ubuntu 12.04 openvpn 攻略
首先我这次主要是想说一下在 ubunut 12.04 上本地客户端上的一些东西,置于 openvpn 服务器端的安装, centos 版本可以见我之前的一篇博文, http://www.83g.org/220.html 里面有基于 centos 的 pptpvpn 和 openvpn 服务器端的安装教程.
2012年5月5日星期六
ubuntu 12.04 中文环境相关设置
1. 中文环境: 安装完毕后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中文化的问题, 这一点相对还比较容易, 在安装的时候选择语言为中文, 这样 ubuntu 在你安装完之后, 默认的会提示你下载其他的中文语言支持包,根据提示安装下载之后就万事大吉了, 默认自带的 ibus 中文输入法也还不错,使用起来也挺方便的.
2. 中文编码的支持, ubuntu 安装完之后, 默认的编码格式 UTF-8 , 不包含 GB2312 编码格式, 这样的话, 如果你从 windows 上面拷贝的过来的中文文件可能就会出现乱码的情况.所以这里需要设置一下. 首先就是对系统添加中文的编码.
sudo vim /var/lib/locales/supported.d/zh
然后加入以下内容
zh_CN.GB18030 GB18030
zh_CN.GBK GBK
zh_CN.GB2312 GB2312
zh_HK.BIG5 BIG5
zh_TW.BIG5 BIG5
然后执行 sudo locale-gen
提示以下信息,成功了(可能比较慢,耐心等待)
zh_CN.GB18030… done
zh_CN.GBK… done
……
这样的话系统就默认支持中文编码 GB2312 的格式,但是还需要一些配置才能能生效. 对于vim 来说的话, 可以在 /etc/vim/vimrc 文件里面加入以下两行
let &termencoding=&encoding
set fileencodings=utf-8,gb18030,gbk,gb2312,big5
这样 vim 里面就可以完美的打开 gb2312 格式的代码文件了.另外一个还需要设置的软件是 gedit 这里的话需要安装一个额外的插件
sudo apt-get install dconf-tools
使用命令行的方式来修改, 例如
gsettings set org.gnome.gedit.preferences.encodings auto-detected "['UTF-8','GB18030','GB2312','GBK','BIG5','CURRENT','UTF-16']"
修改这里之后, 然后打开 gedit –>文件->打开 看到左下角的 字符编码这里, 通过 “添加和删除” 可以打开字符编码对话框, 在这里将左侧的 “简体中文 GBK “ 添加的右侧列表中. 然后 “确定” 推出. 这样就能够默认的支持 GBK 格式的文本文件了.
2011年7月23日星期六
ubuntu 10.04 NFS server 配置
Ubuntu上默认是没有安装Ubuntu nfs服务器的,因此我们首先安装Ubuntu nfs服务器端:$sudo apt-get install nfs-kernel-server
在一些文档中,提出还需要使用apt-get来手动安装nfs的客户端nfs-common,以及端口映射器portmap,但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在安装nfs-kernel-server时,apt会自动为我们把它们安装好。
2、配置/etc/exports
Ubuntu nfs允许挂载的目录及权限在文件/etc/exports中进行了定义。
例如,我们要将根目录下的rootfs目录共享出来,那么我们需要在/etc/exports文件末尾添加如下一行:/rootfs *(rw,sync,no_root_squash)
其中:/rootfs是要共享的目录,*代表允许所有的网络段访问,rw是可读写权限,sync是资料同步写入内存和硬盘,no_root_squash是Ubuntu nfs客户端分享目录使用者的权限,如果客户端使用的是root用户,那么对于该共享目录而言,该客户端就具有root权限。
其它Ubuntu nfs常用的参数有:
ro 只读访问
rw 读写访问sync 所有数据在请求时写入共享
async nfs在写入数据前可以响应请求
secure nfs通过1024以下的安全TCP/IP端口发送
insecure nfs通过1024以上的端口发送
wdelay 如果多个用户要写入nfs目录,则归组写入(默认)
no_wdelay 如果多个用户要写入nfs目录,则立即写入,当使用async时,无需此设置。
hide 在nfs共享目录中不共享其子目录
no_hide 共享nfs目录的子目录
subtree_check 如果共享/usr/bin之类的子目录时,强制nfs检查父目录的权限(默认)
no_subtree_check 和上面相对,不检查父目录权限
all_squash 共享文件的UID和GID映射匿名用户anonymous,适合公用目录。
no_all_squash 保留共享文件的UID和GID(默认)
root_squash root用户的所有请求映射成如anonymous用户一样的权限(默认)
no_root_squas root用户具有根目录的完全管理访问权限
anonuid=xxx 指定nfs服务器/etc/passwd文件中匿名用户的UID
anongid=xxx 指定nfs服务器/etc/passwd文件中匿名用户的GID
3、Ubuntu nfs重启服务
$sudo /etc/init.d/portmap restart
$sudo /etc/init.d/nfs-kernel-server restart
4、测试Ubuntu nfs
此时可以运行以下命令来显示一下共享出来的目录:
$showmount -e
在其他的机器的终端中输入 showmount -e NFS-SERVER-IP 会显示你 NFS-SERVER的共享. 如果要挂载共享分区的话可以使用这个命令:
mount -t nfs NFS-SERVER-IP:/rootfs /mnt
上面的命令中, NFS-SERVER-IP 为 NFS server 的ip; /rootfs 是NFS-server 共享的分区; /mnt 是当前设备将要挂载 NFS共享分区的挂载点.
可以运行df命令查看是否挂载成功。查看后可以使用以下命令卸载:
$ sudo umount /mnt
2011年5月18日星期三
linux 下java 程序中文乱码方块字的解决办法
其实,linux 下java 程序的中文乱码,也就是有些字体能够显示出来,但是有些字体显示是方块的问题, 根本在与jre 的环境中缺少中文字体库造成的。。。 现在把我自己的解决方法总结一下。。。
首先说一下我的平台, 我使用的 ubuntu 10.04 默认安装了open-jdk , 因为兼容性和习惯的问题。。我又重新安装的sun java
首先 如果你使用的也是 UBUNTU 的10.04 以及以后的版本的话, 需要添加 sun java 的源
sudo add-apt-repository "deb http://archive.canonical.com/ubuntu maverick partner"
然后更新系统
sudo apt-get update
然后安装
apt-get install sun-java6-bin sun-java6-jre freemind
最后一个freemind 是我要安装的一个依赖java的程序。
在安装结束后,需要 设置默认的java
sudo update-alternatives --config java
这时电脑会列出你的机子上已经安装的java版本, 选择对应的版本。
在这里我选择 sun java 6
然后修改环境变量
vim .bashrc # 增加下述export JAVA_HOME=/usr/lib/jvm/java-6-sun
export CLASSPATH=$JAVA_HOME/jre/lib
export PATH=$JAVA_HOME/bin:$PATH
----------------
接下来就是 在jre 环境下添加中文字体了。。
首先
cd /usr/lib/jvm/java-6-sun/jre/lib/fonts/
如果没有fonts 目录,需要你自己建立,
然后建立fallback 文件夹
sudo mkdir fallback
然后进入fallback 文件夹(网上的好多版本都没有提到进入fallbak 文件夹,误导了很多人。。。)
接下来你需要看你的本地的机子上都安装有什么字体库,一般的字体都安装在, usr/share/fonts/truetype/ 文件夹下,
如果你本地没有中文字体,可以去ubuntu 软件中心 去安装, 直接搜索ttf 就可以搜索到很多, 比如 Ukai, UMing, 如果安装后你知道不到字体,
可以通过 locate 命令来查找
可以线通过sudo ln -s /usr/share/fonts/truetype/wqy/wqy-zenhei.ttc wqy-zenhei.ttc 先建立软链接, (前提是你已经安装了对应的字体,不一定是zenhai.ttc)
然后, sudo mkfontdir ,sudo mkfontscale
, 如果你在做了上述后还是没有解决的话,可以直接将字体, 比如,UMing.ttc 直接拷贝到fallback 文件夹下去。
-----------------------------------------------
哎,总算把困扰好久的java程序方块字的难题给解决了, 如果你按照我的方法做了, 还没有解决,欢迎留言,
2011年5月17日星期二
ubuntu server 10.04 无线网络设置
1、安装wpasupplicant。由于Ubuntu 10.04 Server已经集成了这个包,所以无需安装。如果是其他版本的Ubuntu Server,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进行安装:
#apt-get install wpasupplicant
2、生成无线路由密钥。这一步就是根据你无线网络的SSID和密码,来生成WLAN需要的配置文件。命令如下:
#wpa_passphrase 无线网络SSID 无线网络密码 > 配置文件名
比如你的无线网络SSID是TP-LINK,密码是123456,生成的配置文件名为/etc/wpa_config.conf,就这样输入:
#wpa_passphrase TP-LINK 123456 > /etc/wpa_config.conf
注意后面的/etc/wpa_config.conf文件名可以随意取,但是请注意不要有重名的情况产生。
3、设置无线网络。编辑/etc/network/interfaces文件,将wlan添加到其中:
#vim /etc/network/interfaces
在里面加上:
auto wlan0
iface wlan0 inet dhcp
wpa-conf /etc/wpa_config.conf
注意如果你的路由器没有开启DHCP,则需要手动配置address、netmask、gateway、network和broadcast几项参数,这里不多说。另外就是wpa-conf后面跟着你刚才产生的密钥配置文件名。
如果一直不需要使用有线网络,可以连有线网络一起禁用掉,将auto eth0注释掉即可。
4、重新启动计算机。根据我实际的操作结果来看,配置好了之后虽然说无线网卡被启用了,但是驱动貌似没加载全。因此需要重启Ubuntu Server以便完整启用无线网卡。
至此,Ubuntu Server也可以用无线网卡连接到无线路由器上网了。
ubuntu 10.04设定分辨率
首先,在终端输入:
$ sudo gedit /etc/default/grub
在打开的文件最后加上一句:
GRUB_GFXPAYLOAD_LINUX=1280x800
=后面的分辨率改成你需要的。
然后保存后关闭。
再在终端执行:
sudo update-grub
重启你的电脑你就会发现登录界面又回到刚装的系统时候的样子了
2011年3月28日星期一
如何为ubuntu服务器设置静态IP
在本地安装调试ubuntu server , 正常在安装的过程中会有提示设置IP 和DNS,但是如果你因为其他的原因错过了,或者说是后期需要修改,该如何修改呢。 其实很简单。
Ubuntu的网络参数保存在文件 /etc/network/interfaces中,默认设置使用dhcp,内容如下:
# The primary network interface
auto eth0
iface eth0 inet dhcp
设置静态ip的方法如下:
1) 编辑 /etc/network/interfaces
1.1)将dhcp 一行屏蔽
# The primary network interface
auto eth0
#iface eth0 inet dhcp
1.2)添加和静态ip有关的参数
# The primary network interface
iface eth0 inet static
address 192.168.0.10
netmask 255.255.255.0
gateway 192.168.0.1
2)编辑 /etc/resolv.conf,设置dns
nameserver 202.96.134.133
nameserver 202.106.0.20
3)执行下面两个命令,启用新设置
$sudo ifdown eth0
$sudo ifup eth0